10.3969/j.issn.1007-9572.2016.15.009
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规律腹膜透析的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24例)和对照组(11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肠源性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血红蛋白(Hb)水平、血清清蛋白(Alb)水平、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合并糖尿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例腹膜炎组患者共发生肠源性细菌感染27例次,其中最多见的为大肠埃希菌(13例次,占48.2%),其次为粪肠球菌(5例次,占18.5%)。肠源性细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唑林、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50.0%,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考拉宁耐药率≤20.0%,未发现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Alb 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合并糖尿病为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肠源性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且其耐药率高;对于存在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高龄、Alb 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推荐使用万古霉素联合丁胺卡那作为经验性初始治疗方案。
腹膜炎、腹膜透析、肠道细菌、耐药性、危险因素
19
R656.41(外科学各论)
2016-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781-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