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一年半后北川、绵阳受灾群众的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7-9572.2011.31.028

汶川地震一年半后北川、绵阳受灾群众的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引用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一年半后灾区群众的应对方式特点,研究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北川、绵阳两地的480名受灾群众进行调查.结果 灾区群众的应对方式按使用程度依次为:解决问题、合理化、退避、幻想、求助、自责.心理卫生正常组在解决问题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在幻想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居民只在合理化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解决问题因子得分上26~35、56~65岁组分别与16~25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求助因子得分上26~35岁组分别与16~25、56~65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幻想因子得分上36~45岁组与16~25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避因子得分上16~25岁组分别与26~35、36~45、56~65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理化因子得分上26~35、36~45、46~55岁组分别与16~25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责因子得分上,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灾区群众在心理创伤恢复期采用的多是积极的应对方式,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应对方式、地震、心理健康

14

R749.92(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山东省教育厅200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08WG03

2011-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627-363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全科医学

1007-9572

13-1222/R

14

2011,14(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