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59/j.issn.1005-6947.2023.01.008
肝内异位脾种植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背景与目的:肝内异位脾种植(ES)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患者多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肝内病灶,极易误诊为肝脏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而影响治疗.因此,本研究探讨肝内ES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5年1月-2022年1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肝内E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6例肝内ES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9~78岁,中位年龄51岁.均有外伤致脾破裂出血行脾切除手术史,脾切除术后至初诊肝内ES时间为20~33年,中位时间27年;4例为单纯肝内ES,2例为肝脏合并膈肌多发ES;伴有右上腹不适者1例,其余5例均在体检中发现;术前MRI或CT检查5例拟诊为肝癌,1例拟诊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患者均行肝切除手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异位脾组织,肝内ES灶大小为1.5~5.9cm,中位直径3.2cm,其中1例肝内2个病灶病理结果分别为肝内ES和肝细胞癌.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半年均未发现新发ES病灶.文献复习结果显示,脾外伤或脾切除术后,90%的ES发生于腹腔内,以小肠浆膜、大网膜、壁层腹膜、肠系膜及盆腔多见,而发生于肝脏、膈肌或其他远隔器官较为罕见.结论:既往有脾外伤行脾切除手术史者,发现肝内病灶应考虑ES可能;肝内ES生长缓慢,多无临床症状,明确诊断后对不伴有临床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
肝肿瘤/诊断、脾组织植入、脾破裂、脾切除术
32
R735.7(肿瘤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1ZR1478400
2023-03-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