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1/cjarrp.1005-9121.20230303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建构与检验 ——以四川武引灌区为例
[目的]以四川武引灌区为案例,实证检验农业水价现实运行情况与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契合程度,探讨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基本方向.[方法]文章从市场和政府两个维度分析农业水价影响因素,建构"成本导向、支付可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测定农业水价的弹性区间.[结果]市场作用下,供给维度要以供水工程成本为基准,需求维度在用水户承载力支付能力区间较为合理;由于农业用水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农业供水的垄断性,政府应为农业用水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农业水价构成应以平均运行可变成本为最低参考标准,也可实行全成本农业水价,以此符合"成本导向"."支付可行"表现为实际支付能力和心理支付意愿,农业水价既要考虑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情况,判断用水户实际支付能力,又要研究其心理支付意愿,分析现实情况和心理参照点的差别情况.[结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学理建构与现实运行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即优化"成本导向"形成机制,科学建立灌区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农业用水价格制定准则,确立农业用水计收方式.优化"支付可行"形成机制,积极促进用水户增收,提高水价实际支付能力,强化宣传提高用水户心里支付意愿及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学理建构、实证检验、影响因素
44
F323.2(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ZDA065
2023-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