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017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寻甸县贫困格局与贫困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科学揭示县级区域贫困格局、分析致贫因子,可以促进县级区域性减贫战略更好地实施.[方法]文章运用多种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贫困格局,多维度剖析该区域致贫因素.[结果](1)寻甸县农村贫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贫困空间效应,其贫困发生率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地域差异性.总体上,寻甸县南部、县政府所在的街道仁德及其附近地区的贫困发生率普遍较低,该县北部的联合乡、六哨乡、甸沙乡等乡镇贫困发生率居于较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乡镇的区位条件和地形条件相对较差.(2)相比2014-2016年,2017年寻甸县各乡镇(街道)的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其原因主要是2017年该县对所有排查出的"问题户"进行整体性的高强度整改、使得2017年末该县多数贫困户得以脱贫.(3)空间误差模型(随机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农村居民人均用电量的增加、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的降低均可促进贫困发生率下降.[结论]多数因素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强度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新时期中国西南山区贫困格局、致贫因素、减贫路径及模式,亟需深入研究,这也对强化贫困地理学的研究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GIS技术;贫困格局;贫困影响因素;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42
F323.8(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乡村振兴局委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云南财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22-0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5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