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1/cjarrp.1005-9121.20200819
我国省域农业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时空动态分析
[目的]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由于气候、 环境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针对农业隐含碳的时空动态研究较为缺乏,导致对于区域减排目标的设定缺乏全面的考虑,无法实现农业碳减排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因此,有必要分析农业隐含碳排放在不同省域的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为制定体现地区间公平性且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3年的投入产出表估算我国各省(市、 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根据Kaya恒等关系将其分解为经济规模、 经济结构、 一般农业技术进步和低碳农业技术进步4类影响因素,并利用LMDI分解分析法对这4类影响因素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2002—2012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从西到东、 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经济规模效应在各省份均呈正向驱动,且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经济增长后劲较强的地区驱动效应逐渐增强;经济结构效应在大部分省份呈负向驱动,且在重型工业的聚集区域负向效应逐渐增强;一般农业技术因素正向驱动区域逐渐扩散,且在农业大省正向驱动效应逐渐增强;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因素在东部发达地区负向的驱动效应较强,在西部驱动效应较弱.[结论]在未来的农业减排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农业生产等特点.
农业隐含碳、碳排放、LMDI分解、驱动因素、时空动态
41
S-9(农业经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区域间农业隐含碳排放补偿机制与减排路径研究"16CJL35
2020-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6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