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6362.2012.01.007
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利用西北旱区124个站点10a逐日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资料,采用FAO的Penman - Monteith 和Kriging方法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估算和空间化,分析2000-2009年作物生长季(4-9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年际变化≥0.4mm区域质心的空间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4-9月)年际日均蒸散量变化≥0.4mm地区的质心整体经历从西到东两次波动,最后定位在中东部,质心迁移路径空间变化表现为由较发散变为较集中,然后到较发散;从各月年际变化上看,4月质心迁移平面距离最长,其次为7、9、6、8月,5月最短;迁移方向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各月质心最后到达位置各不相同,但是都处于内蒙古地区.近10a(2000 - 2009年)来,4-9月参考作物年际日均蒸散量变化≥0.4mm区域的面积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其中4、6、9月的波动较大,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而5、7、8月面积变化曲线呈稳定增加趋势(P<0.05).8月蒸散量对平均温度正向敏感的站点最多,敏感性较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其次是日照时数,蒸散量对相对湿度敏感的站点最少.研究结果对农业旱情监测、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敏感站点、西北旱区
33
S161.4(农业气象学)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旱地农田高效用水关键技术研究与典型示范"2011BAD09B01;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集编制";GEF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适应气候变化"
2012-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