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23.04.008
添加玉米秸秆和根茬对不同肥力黑土微生物残体碳氮的影响
[目的]作物秸秆和根茬是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之一,经微生物作用以微生物残体形式累积在土壤中,是稳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不同肥力土壤作物秸秆和根茬还田后微生物残体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贡献,以期为增加土壤碳氮的库容和稳定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利用13C15N双标记方法和氨基糖生物标识物技术,土壤中分别添加玉米秸秆和根茬后进行室内培养,在培养第30天和第180天采样,分析土壤中外源碳(秸秆碳和根茬碳)的残留率、外源氮(秸秆氮和根茬氮)的残留率、微生物残体碳氮的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全氮(TN)的贡献率.[结果]培养第180天,秸秆碳和根茬碳在土壤中的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6.3%和31.7%,秸秆氮和根茬氮的残留率平均分别为95.8%和79.3%.添加秸秆和根茬处理SOC中外源碳含量与TN中外源氮含量的比值(13C-SOC/15N-TN)在培养第180天平均分别为17.6和28.5,与培养第30天相比平均分别下降了 47.9%和28.2%.培养期间,高肥土壤真菌残体碳氮含量是低肥土壤的1.17倍左右,细菌残体碳氮含量是低肥土壤的1.31倍.第180天,添加秸秆处理土壤微生物残体(真菌和细菌)碳和氮含量平均比添加根茬处理增加了 8.5%左右.培养结束后(第180天),真菌残体碳对高肥和低肥土壤SOC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37.0%和33.8%,细菌残体碳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1.2%和9.2%;添加秸秆和根茬的处理真菌残体碳对SOC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36.0%和34.7%,细菌残体碳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0.8%和9.6%.第30天,真菌残体氮和细菌残体氮对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55.2%和16.3%;培养第180天,真菌残体氮对低肥和高肥土壤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63.5%和60.5%,细菌残体氮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6.4%和17.5%.培养180天与初始土壤相比,细菌残体碳和氮对高肥土壤S0C和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增加了 4.8%和7.4%,对低肥土壤平均分别增加了 20.3%和32.5%.[结论]真菌残体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和氮库的扩容起着重要的作用.添加玉米秸秆较根茬更有利于微生物残体碳氮在土壤中的累积.低肥土壤添加秸秆和根茬有利于细菌残体碳和氮向土壤有机碳库和氮库的转化.
玉米秸秆、玉米根茬、土壤微生物残体、氨基糖、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黑土
56
S158.5;S793.6;F272.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研究经费项目
2023-03-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686-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