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旋耕下深耕对寒地优质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864/j.issn.0578-1752.2022.22.018

连续旋耕下深耕对寒地优质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引用
[目的]研究连续旋耕下深耕对不同优质粳稻生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为寒地优质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8—2019年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前茬连续2年旋耕基础上,设置深耕和旋耕2种耕作方式,研究耕作方式对优质粳稻生长动态及花后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年份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耕作方式对寒地优质粳稻生长发育、花后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性状存在显著影响.与旋耕相比,深耕显著增加了每平方米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剑叶展开时间晚且持续时间长,抽穗晚但持续时间无变化;增加了生物量和茎鞘干物质转运能力,其中齐穗期生物量和茎鞘干物质分别增加8.34%和5.36%;输出量、输出率及转化率增幅分别为13.19%、6.70%和9.17%,差异显著(P<0.05);提高了齐穗期与成熟期叶面指数,延长了绿叶面积持续时间,增加了群体生长速率;促进了主茎倒3、4节位的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和宽度,增加了株高和穗长;每穗粒数和粒重分别增加7.05%和3.37%,收获指数增加1.90%,实现产量平均增幅12.78%.同一耕作方式条件下,在茎蘖数、光合物质生产能力、茎鞘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能力、产量及其构成上均以垦稻12表现最佳,绥粳18次之;而三江6花后叶面积指数、成熟期每穗粒数和粒重虽然较高,但并不能弥补其干物质转运能力、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低的不足.在互作效应上,深耕×垦稻12处理表现出较高的每平方米有效穗数,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及转运能力强,粒叶比和群体生长速率高,千粒重与收获指数高,增产9.15%—27.47%.[结论]在连续旋耕稻田上搭配一次深耕的耕作方式是利于提高本区域优质粳稻产量的耕作制度.

旋耕、深耕、优质粳稻、产量、光合、物质生产特性

55

S512.1;S143.1;S311

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湛江市创新创业团队引育领航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3-0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4550-456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0578-1752

11-1328/S

55

2022,55(2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