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下褐土真菌群落变化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864/j.issn.0578-1752.2019.13.008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下褐土真菌群落变化特征

引用
[目的]研究华北平原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复种模式下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农田土壤肥力对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响应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为优化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周年复种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工具,分析3种耕作方式(免耕、深耕与旋耕)与两种秸秆还田方式(麦秸单季还田与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定位试验条件下,小麦成熟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差异,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探究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与免耕双季还田相比,深耕秸秆双季还田与深耕单季还田0-10 cm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35.04%和44.30%;免耕秸秆单季还田10-20 cm耕层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农田土壤0-10 cm土层真菌主要包含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为68.98%、16.96%和1.62%;10-20 cm土层真菌主要包含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为68.44%、15.52%、1.51%和1.23%.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与秸秆单季还田相比,秸秆双季还田0-10 cm和10-20 cm土层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50.07%和29.08%.进一步分析土壤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0-1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多元回归树第一次分割以土壤有机碳为节点,其阈值为11.17 g·kg-1,旋耕双季还田和免耕双季还田与其他处理分离;10-2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多元回归树第一次分割以碱解氮为节点,其阈值为6.52 mg·kg-1,免耕单季还田与其他处理分离.从营养类型看,各处理0-10 cm (26.84%)和10-20 cm (23.91%)土层土壤真菌均以病理营养型为主;与免耕相比,深耕和旋耕处理0-10 cm土层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分别显著降低25.16%和16.45%,且以深耕单季还田最低.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改变了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的改变是影响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深耕能够降低秸秆还田后土壤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利于保持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

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土壤真菌群落、高通量测序、多元回归树

5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300606;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创新团队项目SDAIT-02-07,SDAIT-02-1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CXGC2016A05

2019-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2280-229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0578-1752

11-1328/S

52

2019,52(1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