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素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淀粉粒微观特性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864/j.issn.0578-1752.2017.22.001

磷素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淀粉粒微观特性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

引用
[目的]磷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小麦淀粉粒表面存在微孔和微通道结构,对淀粉的生物合成和理化特性有重要影响.探索磷素对淀粉粒微观特性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可为研究不同磷素条件下小麦淀粉的生物合成及品质变化机理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2 3号为参试材料,设置3种施磷水平,不施磷(CK:P2O5 0 kg·hm-2)、常规施磷(CP:P2O5 105 kg·hm-2)和高量施磷(HP:P2O5 210 kg·hm-2),所用肥料为重过磷酸钙,于小麦播种后160 d(大约5%的植株已返青)开沟条施,并于花后7、14、21、28和35 d取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磷素水平成熟期淀粉粒微观结构以及淀粉粒在内源(种子萌发)和外源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酶解条件下的形态变化,同时测定淀粉粒经淀粉葡萄糖苷酶水解后产生的还原糖浓度;通过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淀粉粒微通道结构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酶与降解酶基因表达量,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对淀粉降解酶关键基因进行定位.[结果]不同磷素条件下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但CP处理条件下更容易观察到淀粉粒的微孔结构,且其内部显示出较多荧光;另外,籽粒发芽6d时,CP处理条件下淀粉粒表面的孔洞最多.经外源淀粉葡萄糖苷酶处理后,HP和CP处理条件下更容易观察到被水解成两半的A型淀粉粒,同时其产生的还原糖浓度也显著提高,这说明不同磷素条件下淀粉粒表面和高部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常规施磷条件下,小麦胚乳淀粉合成与降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和高量施磷.施磷条件下胚乳外缘amy4、bam1和bam5转录水平提高,且常规施磷条件下转录水平更高.[结论]常规施磷条件下胚乳边缘淀粉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可能影响了淀粉合成酶和降解酶之间的平衡,进而影响淀粉粒的合成和微观特性变化.

普通小麦、淀粉粒、磷素、微观结构、基因表达、原位杂交

50

S51;S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334、31360292、31560389和31160256;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2016AC027;石河子大学青年创新人才培育计划CXRC201703;石河子大学新品种培育专项YZZX201702

2018-0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4235-424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0578-1752

11-1328/S

50

2017,50(2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