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17.11.004
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及耐密性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措施及其交互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和耐密性的调控效应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率.[方法]2013-2014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中单909为试验材料,设置45 000、60 000、75 000、90 000和105 000株/hm25个种植密度,栽培措施采用深松(S)、宽窄行种植(W)以及化控(C)处理,通过裂裂区设计形成不同的栽培模式.以产量为基础分别对不同措施组合进行通径分析、因子回归及交互效应比较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对不同措施下的资源效率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综合模式中化控处理(C)对产量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贡献率27%-41%),这种作用在于仅靠化控处理即可增密1.17万株/hm2;宽窄行(W)对产量的调控作用在不同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而深松(S)对产量的调控则以间接作用为主(贡献率24%-37%),但深松与宽窄行组合较常规(RU)产量增加11.28%.密植条件下多项措施互作产量增益显著高于双项措施和单项措施,相较于常规模式(RU),正常年份(2013年)多项、双项及单项措施的增幅分别为31.27%、15.57%和7.96%,少雨年份(2014)增幅分别为15.02%、11.32%和5.65%,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群体耐密性的提高以及光能利用效率(RUE)、积温效率(G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的同步调控,最终实现了综合措施下的玉米高产高效.[结论]多项措施互作模式(SWC)玉米的产量增益最大,较传统模式最佳密度增加6.27万株/hm2,实现产量增益11.91%,这主要归因于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玉米群体耐密性的优化以及密植群体资源效率的调控作用.
春玉米、栽培措施、交互效应、产量、耐密性
50
S51;S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1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2;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092016105
2017-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982-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