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锁式探针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甜瓜细菌性叶斑病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864/j.issn.0578-1752.2017.04.008

应用锁式探针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甜瓜细菌性叶斑病

引用
[目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危害甜瓜的重要种传细菌病害,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流泪病致病变种甜瓜菌株(Pseudomonas syringaepv.lachrymans)引起的.论文旨在建立高效、快捷、操作简单的检测技术以防止此病原菌传播.[方法]以GenBank公布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序列为靶标,设计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特异性锁式探针,建立锁式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的检测体系.以保存的目的菌株为材料,提取DNA作为模板进行锁式探针连接反应、酶切反应和扩增反应,并将锁式探针连接反应、酶切反应和扩增反应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进行优化.利用优化的锁式探针连接反应、酶切反应和扩增反应分别对健康的甜瓜种子、带有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的甜瓜种子、无菌水及25株其他参试菌株进行检测,测定该体系的特异性.将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的DNA按10倍梯度稀释,依次稀释为1 ng·μL-1、100 pg·μL-1、10 pg·μL-1、1 pg·μL-1、100 fg·μL-1、10 fg·μL-1和1 fg·μL-1作为模板,利用优化的锁式探针连接反应、酶切反应和扩增反应,测定灵敏度.将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建立高通量检测体系,将上述反应过程中的扩增产物固定于尼龙膜上,将锁式探针上Zipcode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合成cZipcode(检测探针),检测探针(cZipcode)用地高辛标记后与产物进行杂交.锁式探针结合斑点杂交技术分别进行特异性检测和灵敏度测定.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建立的高通量检测体系进行人工模拟种子带菌检测,进一步验证该体系的可靠性.利用建立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对205份市售疑似带病的甜瓜种子进行检测.[结果]锁式探针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26株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均能得到一条105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剩余25株参试菌株及无菌水均无扩增产物产生.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当目的菌株的浓度稀释为1 pg·μL-1时均能检测到一条105 bp的特异性条带,所以探针的检测灵敏度为1 pg·μL-1.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建立的检测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高通量体系能将甜瓜细菌性叶斑病与所有的参试菌种区分开,26株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杂交后出现了显色反应,而25株参试菌株及无菌水均没有发生显色.锁式探针结合斑点杂交的灵敏度检测同样达到1 pg·μL-1.将锁式探针结合斑点杂交进行人工模拟种子带菌检测,能将1粒带菌种子从1000粒健康的种子检测出来,模拟种子带菌检测率都能达到0.1%(1/1000).从205份市售甜瓜种子中成功检测到7份市售种子带菌.将带菌种子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无菌水浸泡4 h,提取悬液DNA,将悬液DNA进行PCR扩增后测序,NCBI比对后确定为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结论]基于锁式探针结合斑点杂交技术的检测体系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甜瓜细菌性叶斑病.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锁式探针、斑点杂交、种子

50

U47;TV7

国家"863"计划2012AA101501;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17

2017-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79-68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0578-1752

11-1328/S

50

2017,50(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