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16.14.018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目的]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的效力,制定疫苗的最小免疫日龄.[方法]随机采集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二免后1 35日樱桃谷种鸭的种蛋孵化,随机取5、7、10和15日龄免疫种鸭后裔雏鸭10只和相对应日龄非免疫种鸭后裔雏鸭5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母源抗体,并以0.1mL/羽(含100DID50)的剂量经腿部肌肉攻毒.观察雏鸭攻毒后的临床表现(采食量、粪便、精神和死亡情况),观察至攻毒后10d.攻毒后2d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每份血清接种5枚6日龄SPF鸡胚,0.1mL/枚,37℃孵化,24h以内死亡鸡胚视为非特异死亡,孵化至168h.只要有1枚及以上鸡胚死亡则判该鸭感染.计算母源抗体雏鸭组的攻毒保护率和无母源抗体组的发病率.攻毒后5d,分别称量雏鸭的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对成对样本进行T检验,分析母源抗体对雏鸭增重的影响.通过试验鸭中和抗体、增重变化和病毒分离的方法评价母源抗体的效力.[结果](1)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最高,1、5、7、1 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1%(37/66)、40% (4/10)、50% (5/10)、30% (3/10)和0%(0/10),5-7日龄抗体阳性率处于平台期,15日龄时母源抗体降低至全阴性;(2)攻毒后对照鸭表现精神沉郁(20/20)、仰翻和侧翻等神经症状(6/20)及死亡(2/20),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临床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3)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115.5、142.8、177.8和162.2g.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54.5、91.0、165.0和118.8g.(4)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50%(5/10)、60%(6/10)、20%(2/10)和0%(0/10);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发病率均为100%. (5)5和7日龄雏鸭平均增重和攻毒保护率最高,分别为50% (5/10)和60%(6/10),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尽管低(20%和0%)或阴性,仍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1)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能够保护10日龄内雏鸭;(2)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以7-10日龄为最佳.
鸭、坦布苏病毒、母源抗体
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159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07201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QNJJ201308、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1204008
2016-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837-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