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16.10.008
长期玉米连作下黑土各组分有机质化学结构特征
【目的】研究玉米连作24年前后黑土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探明长期玉米连作对黑土各团聚体及密度组分中有机质结构的影响,完善长期连作下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动态变化理论。【方法】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取24年玉米连作下耕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试验设置前土样为对照,根据团聚体和密度大小,将土壤有机质进行分级,分别用元素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原土、各粒级团聚体及密度组分中的碳含量和有机质的红外光谱,对比分析玉米连作24年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红外光谱特征。【结果】玉米连作24年后,全土中碳含量降低5.3%,2—0.25 mm 团聚体中碳含量显著降低,其他粒级团聚体中有降低的趋势;LF(游离态轻组)中碳含量增加32.74%,OF(闭蓄态轻组)中减少16.72%,MF(矿质结合态组分)中没有显著变化。土壤有机质中脂肪族-CH、多糖 C-O、酚醇-OH 吸收峰相对强度增强,芳香族 C=C 和羧基 C=O 吸收峰相对强度降低,脂肪族-CH/芳香族 C=C 比值增加。在各粒级团聚体中,-CH/C=C 比值增加主要表现在>2 mm 团聚体中,主成分分析也表明>2 mm 团聚体中有机质结构变化最大,该粒级团聚体中3个密度组分 LF、OF 和 MF 有机质-CH/C=C 比值增加,且 LF 中增加程度最大;在其他粒级中的3个密度组分有机质-CH/C=C 比值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玉米连作,黑土大粒级团聚体和各密度组分中有机质结构趋于脂肪化、简单化,团聚体和矿物质结合对有机质的保护作用降低,黑土有机质稳定性下降。
土壤有机质、结构、密度组分、团聚体、红外光谱
49
S153;TE621;X1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913-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