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12.06.008
胞囊线虫侵染后小粒黑豆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
[目的]研究胞囊线虫侵染后大豆根部早期基因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索大豆的抗病机制.[方法]以抗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3号生理小种的小粒黑豆(Glycine max)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 suppress 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大豆胞囊线虫诱导大豆根部早期表达的SSH-cDNA 文库,并结合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结果]获得28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经CAP3软件聚类拼接,得到166个unique EST,在GenBank进行Blastn与Blastx同源比对,有119条EST与已知蛋白或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占全部EST的83%,已知基因功能的EST涉及信号识别和传导、能量与物质新陈代谢、膜及转运、木质素和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抗病防御、细胞保护和转录调控.[结论]本研究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早期发现了表达频率较高的基因如过氧化氢酶、泛肽素、几丁质酶、脂肪氧合酶、水通道蛋白、成熟调控蛋白、金属硫蛋白、脂膜嵌入蛋白、细胞色素P450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并推测这些基因在大豆与胞囊线虫的非亲和互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大豆胞囊线虫、大豆、抑制消减杂交、表达序列标签
45
S435.29(病虫害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岗位科学家项目
2012-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0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