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12.06.003
增香栽培对香稻香气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相关生理机制
[目的]探明增香栽培技术对香稻香气含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美香占2号、中香1号、饶平香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香稻增香栽培技术与香稻常规栽培技术(对照)2个处理,测定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的生物学指标、糙米香气2-乙酰基-1~吡咯啉( 2-AP)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常规栽培技术比较,增香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香稻糙米和精米的香气含量,齐穗后剑叶和籽粒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剑叶)叶绿素含量( SPAD)、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抽穗至成熟期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群体光合势;有效穗数、群体总颖花量、结实率和收获产量,但对千粒重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增香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香稻叶片和籽粒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从而显著增加其糙米2-AP的含量;同时增香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香稻生育前中期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和生育后期的茎鞘物质转运率和群体光合能力,从而促进了香稻有效穗数、群体总颖花量、结实率和收获产量的增加,最终表现为增香栽培技术能协同提高香稻糙米和精米的2-AP含量与籽粒产量.
香稻、增香栽培、香气、产量
45
S511(禾谷类作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农业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农业标准化项目
2012-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54-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