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78-1752.2006.11.002
野生稻DNA片段存在于高世代水稻变异系进一步的分子验证
[目的]小粒野生稻(O. minuta) DNA导入水稻保持系V20B,第1代(D1)获得变异株,经过连续16代繁育,选出了完全稳定遗传的新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野威A"/"野威B".本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上证明野生稻DNA转移整合进栽培稻"野威B"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方法]通过RAPD分析、RAPD扩增特异条带测序分析及AFLP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远缘资源基因组DNA导入栽培稻的高世代变异系的基因组整合了远缘基因组片段.[结果]对供体(小粒野生稻)、变异系(野威B)和受体(V20B)进行RAPD分析发现,变异系含有供体存在而受体不存在的"特异带",在此基础上,对"特异带",DNA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 发现RAPD引物OPG-11在变异系与供体中扩增出的1对"特异带"DNA片段的长度均为975 bp, 二者间存在97%的同源性,有29个碱基的差异,碱基突变包括转换、颠换、插入及缺失4种类型;同时,AFLP分析表明:高世代(第16代)变异系"野威B"与受体(V20B)存在大量遗传多态性,并含有供体特异AFLP标记.[结论]证明了野生稻DNA向栽培稻的转移整合.
野生稻、种质资源、AFLP、DNA序列、RAPD
39
S5(农作物)
湖南省科技厅科技项目01NKY1002-01
2006-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170-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