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菌株CH63和TH16杂交后代毒性变异及其无毒基因组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578-1752.2005.12.009

稻瘟菌株CH63和TH16杂交后代毒性变异及其无毒基因组成

引用
报道了两个稻瘟菌株CH63和TH16的杂交后代在36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遗传分析以及无毒基因组成的分析结果.78个子囊孢子菌株中呈现显著的致病性分离,共出现71种致病类型,在不同品种上分别出现1:1、1:3、3:1、1:7、1:15和15:1等的无毒性/毒性分离,表明供试菌株对不同品种的无毒性/毒性是一个或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亲本菌株对不同品种的无毒性/毒性控制存在多种类型.菌株CH63对品种K 59(Pi-t)、中98-18、特特普、T 641、C 102 TTP(Pi-4)、C 101 TTP 6、E No.11、农虎6号、C101 PKT(Pi-4a)、C 105 TTP-1(Pi-4)、中156和中98-19分别持有1个无毒基因;对品种1461选、6392选、麻谷泰引1号、Lemont、宫崎7号、Vandana、长香稻、青珍8号和珍优3号分别持有2个无毒基因;对于品种草笛(Pi-k)、品种20中-1、C 104 LAC(Pi-1)、C 103 TTP(Pi-1+1b)、K 3(Pi-kh)、梅雨明(Pi-km)和东农363分别持有2个以上无毒基因;亲本菌株对于品种四丰43、珍龙13、C101LAC和20中-2分别持有2个无毒基因,关东51、欧244持有2个以上的无毒基因,但因亲本菌株对品种的致病型一致,难以判断控制菌株对品种非亲和?屯 性的基因来源.

稻瘟病菌、杂交后代、致病性分离、无毒基因

38

S4(植物保护)

中-法合作项目;欧盟资助项目

2006-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28-243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0578-1752

11-1328/S

38

2005,38(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