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78-1752.2005.03.018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有机碳剖面分布及碳储量
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 cm土体10个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C/N及有机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明显的剖面分布差异.林地各土层有机碳含量较其它几种利用方式高,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产生较大影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极显著相关,但自然生态系统中碳与氮的相关性略高于农田生态系统(林地R 2=0.990,撂荒地R 2=0.990,稻田R 2=0.976,玉米地R 2=0.980,P < 0.001,n =30);剖面中C/N随深度而下降,林地C/N较高,稻田C/N较低,玉米地与撂荒地相应土层中C/N相近;在100 cm深度内,林地土壤分别比稻田、玉米地、撂荒地每年多截获4.25、2.87和 4.48 t·ha-1有机碳,年增幅分别为6.15%、3.26%和 5.09%;林地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稻田、玉米地和撂荒地(P值分别达到0.001、0.008和0.008),其它3种利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林地在增加碳储量及改善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潮棕壤、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C/N、有机碳储量
38
S153.6;S714;X14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试验站基金
2005-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4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