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78-1752.2004.11.006
水稻灌浆期间土壤含水量对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
在可控条件下设计水稻灌浆期间灌溉稻田旱作的不同灌溉方法,形成了3种土壤含水量,观察对水稻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灌溉方式的异同(土壤含水量异同)都不能改变随水稻花后生长中心转移、籽粒逐步灌浆、稻株渐熟及其伴生的根系生理活性的下降趋势,且水稻旱作此过程更强烈.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始穗至收获约有45 d,此间增灌1次--齐穗后21 d 即灌即排,使土壤基本达到饱和田间持水量,对根系呼吸强度与根系伤流量下降的缓解作用十分显著,但对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含量的下降趋势影响甚微.增灌1次的生理效果在于延缓根系的衰老,由此而产生的产量效果是提高水稻弱势粒群的灌浆功能,但对强势粒群的结实影响不大.因此,在本旱作技术中过分强调燥田割稻,而忽视维持水稻灌浆期适度土壤水分的做法不妥.
水稻、旱作法、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理活性
37
S51;S31
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96110215;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2003-1;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技术研究专项基金2003-01-02A;浙江省科研项目2004C32016
2005-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616-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