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78-1752.2002.07.011
国际上已知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在中国的可利用性研究
1997~1999年间利用我国294个小麦叶锈菌株和主要流行小种,对目前国际上发现和命名的43个抗叶锈病基因(Lr基因)进行了苗期抗病性、成株抗病性及抗性稳定性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Lr9、Lr19、Lr24、Lr25、Lr28、Lr29、Lr38和Lr42等8个基因表现为全生育期抗病,这些基因除Lr29对温度反应敏感(高温感病)外,其余基因的抗病性表现均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侵染型表现稳定或较稳定,具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Lr12、Lr13和Lr23虽然苗期表现无效,但成株期对我国小麦叶锈菌具有很好的抗性(免疫至高抗),属于典型的成株抗病基因;Lr34、Lr35两个基因苗期感病、成株期侵染型表现为中感,但终期病害比率(病害平均严重度)小于10%,具有明显的慢叶锈病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Lr3ka、Lr16、Lr17、Lr18、Lr39、Lr40、Lr41、Lr43等基因虽然终期病害比率较高(40%以上),但侵染型表现为中抗或中间型,其中,Lr39、Lr40、Lr41在苗期属有效抗病基因(无毒基因频率在85%以上),亦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余抗叶锈病基因无论在苗期还是在成株期对我国小麦叶锈菌均表现无效,在小麦抗锈育种中的可利用价值不高.选用BBB、DHS、PGT和PHT等4个叶锈菌致病类型并设置5/10℃、15/20℃、25/30℃(黑暗/光照)3种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43个抗叶锈病基因的抗性稳定性.在这些抗病基因中有25个基因的侵染型表现稳定或较稳定,4个基因表现为高温抗性,3个基因表现低温抗性,其余11个基因存在明显的寄主(小麦抗病基因品系)、病原物(叶锈菌致病类型)和环境(温度)三者的相互作用.抗病基因在小麦不同遗传背景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差异较大,寄主的遗传背景可以影响专化抗性基因的表达.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抗性稳定性、成株抗性、慢锈性
35
S512(禾谷类作物)
农业部科技攻关项目95农-17-05-01;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014-01-02
2004-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79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