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养鹅”农田生态系统下的土壤温度影响机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841/j.issn.1007-4333.2017.09.08

“玉米田养鹅”农田生态系统下的土壤温度影响机制

引用
为了解农牧一体化下“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的土壤温度影响机制,通过对比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田养鹅处理杂草群落平均密度为171.33株/m2,是对照密度(11.11株/m2)的15.42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该处理下杂草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7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7,均高于对照;玉米田养鹅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386.30 g/m2,是对照(5.67 g/m2)的68.13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同时玉米田养鹅处理的盖度为90.56%,是对照(7.22%)的12.54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在白天土壤温度的变化过程中,玉米田养鹅处理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和丰富的地表植被使得田间地下生物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土壤呼吸作用增强,土壤CO2呼吸通量增加,高达308.64 mg/(m2·h),显著高于对照的234.90mg/(m2·h)(P<0.05;n=9).因此,在试验期间白天光照不足,地袁接受光照辐射有限的情况下,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热量是影响土壤温度的主导因素,白天的土壤温度高于对照.在夜间土壤温度的变化中,玉米田养鹅处理5~15 cm的土壤含水量为16.14%,显著高于对照1.27%(P<0.05;n=9),水的良好导热能力促进了土壤的散热,使得玉米田养鹅处理表层土壤夜间散热较快,以致夜间该处理下的土壤温度低于对照.因此,在“玉米田养鹅”模式生产过程的前期,生物代谢活动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生态系统、农牧一体化、玉米田养鹅、杂草、土壤温度

22

S513;S835;S152.8(禾谷类作物)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1660552,41464054;西藏科技厅项目“林芝地区庭院农业资源利用与蕨麻产品开发”;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15D0601

2017-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4-7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007-4333

11-3837/S

22

2017,22(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