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干预与不平等社会结构的扭转:皖东村校的尝试
文章尝试以批判教育社会学和解放教育学理论框架为指导,发展出一种针对当前中国留守儿童的课程干预实践模式.呼应文化再生产的理论,考察留守儿童的学习过程发现,其学业表现失败既是压制性体制下资源缺乏的结果,也和课堂学习对于底层文化和经验的忽视有关.基于文化的生产性与创造性原则,尊重底层学生的文化和经验、将课堂外的社会情境导入课堂,则可打造出转折的图景.这一做法,首先可以通过再情境化学生的文化经验激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思考能力,其次可以突显留守儿童在社会和文化情境中的相对优势,进而促进其学习认同与学业成就.针对安徽新镇留守村校的课程干预试验提供了引入课堂外情境的实践做法和具体效应.结合弗雷勒“提问式”教育的方法,文章探讨了“逆文化再生产干预路径”所具有的扭转社会结构的意义.
课程干预、不平等社会结构、逆文化再生产干预路径、提问式教育
3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内迁工厂的劳动体制与劳工养成方式的新变化研究”15CSH04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农民工生产体制下的新工人主体及干预策略研究”2015M570068;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扶持项目“劳动形态与社会联结的内在逻辑分类型比较研究”17QNFC45
2018-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2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