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508X.2008.02.003
黑地·病地·失地——滇池小村的地志与斯科特进路的问题
文章是关于一个农民社区的地志(topography).文中描述了滇池东岸的一个村庄--小村过去50年的景观变迁.半个世纪以来,小村农民在与地方环境及政府周旋和协力中,改变或制造村落景观.农民与政府协力的共同背景是发展主义知识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整体上并不坚持所谓"传统".这种"不坚持"更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制度条件等所强化.此外,农民需要从这些政治的和经济的生态性约束中获得更多的土地、水利、粮食和能降低生存风险的空间.因此他们在很多时候,比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时更激进.如搞条田化放弃耕地和拆老房子盖新楼等.在当代,发展主义已经是一种"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已经为国家和农民所共享. 用赫茨菲尔德的话来说这也许是"狡猾的计划制定者和科学家们的地方性知识,因此他们已经促使众多公民和众多国家为他们的'愿景'而骄傲".与此相关,农业生产方式与国家现代化项目之间没有张力.这种共度性(commensurability)一方面提供了快速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因,另一方面,如果从当代的环境主义(environmentalism)角度去看,则会发现国家与农民的"协力发展"是导致今天滇池地区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志、发展主义、抵抗、彻底解释
25
TD8;X37
2008-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7页
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