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6850.2005.01.080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为害及防治指标初探
根据1998-2003年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测定了杂交水稻不同组合、不同生育期的发病率,以及秧苗期与大田期的侵染机率,分析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前后作发病率关系:M=1.6822m+0.1049,以及株发病率(M%)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Y=0.9776M-0.1935;阐述了灰飞虱不同虫量(X)与发病率和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秧苗期为Y1=12.1841X1-1.0784,大田前期为Y2=4.5159X2-0.4620.在拟定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杂交水稻秧苗2~5叶期和大田初期为防治适期,并制定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策略性防治指标为前作穗期防治的黑条矮缩病株发病率1.0%,制定秧苗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0.15只/0.11m2、大田初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4000只/667m2(百丛带毒灰飞虱20只).经应用验证,与实际基本吻合.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灰飞虱、发生动态、为害损失、防治指标
21
S43;S4
浙江省科研项目971102014
2005-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