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5921.2017.09.005
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静脉引流方式
目的 探讨脑内不同深静脉引流方式与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MSAH 30例为PMSAH组,动脉瘤性SAH 60例为对照组.单侧大脑半球静脉引流分为 A型(正常的连续):基底静脉有大脑深中静脉引流,引流入Galen大脑大静脉;B型(正常的不连续):基底静脉与前方的钩静脉、后方的Galen静脉有不连续静脉引流;C型(原始的变异):未向Galen大脑大静脉引流,中脑周围静脉向岩上窦引流,或基底静脉直接引流入横窦、直窦.双侧大脑半球静脉引流的不同组合分为:正常型引流(Ⅰ型:AA),不连续型引流(Ⅱ型:AB、BB),原始型引流(Ⅲ型:AC、BC、CC),比较两组静脉引流方式的差异.结果 PMSAH组中,Ⅰ、Ⅱ型引流均占26.7%(各8例),Ⅲ型引流占46.7%(14例).对照组中Ⅰ型引流占48.3%(29例),Ⅱ型引流占28.3%(17例),Ⅲ型引流占23.3%(14例).3种静脉引流方式在两组中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04,P=0.055),但Ⅲ型静脉引流(46.7%比23.3%)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81,P=0.024).结论 PMSAH患者的深静脉引流多表现为基底静脉引流入硬脑膜静脉窦,而并非向大脑大静脉引流.提示原始引流入硬膜窦的方式较引流入大脑大静脉的方式更容易破裂.
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深静脉引流方式、基底静脉
14
R81;R65
2017-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7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