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5921.2016.10.010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研究进展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是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约占所有脊髓血管病的5%~12%[1],其病理改变是紧密充填的血窦样良性血管瘤结构,内衬以血管内皮细胞[2]。海绵状血管畸形多发生于脑及脑干,在脊髓内罕见,但随着MRI 的普及,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检出率明显增加[3-4],其特征表现为“爆米花”状混杂信号,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低信号[5]。一旦发病,可造成脊髓功能的下降甚至截瘫。手术时机的把握、手术入路的选择、术者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术中超声、运动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应用[6],显微器械的改良等均可为患者提供最佳预后。笔者就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流行病学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可发生于髓内、硬膜外及髓周[7],髓内及硬膜外病变较多见[8-9],髓周病变相对罕见,约占3%~15%[8,10],髓周及硬膜外的病变在男性居多。Appiah 等[8]纳入157例患者分析,显示51%的病变位于硬膜外,34%位于髓内(图1),15%位于髓周。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安全切除、自然病史、预后、综述
13
R743.4;R651.12;R81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165
2016-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5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