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永定河下游与白洋淀的农业及其环境效应
清代永定河,自卢沟桥以下,东淀(三角淀)、西淀(白洋淀)以上,称一水一麦之地.永定河带来的泥沙能淤地,增加土壤肥力,秋麦有收,当地人称为铺金地,淤地是永定河水利的特点.又,自康熙三十七年修筑永定河大堤后,下口淤积,至乾隆末年又经历五次改道,所过必淤,导致下游东安、永清、武清、霸州诸河淀,淤积成陆,出现河淤地、河淀淤地等.直隶旗民占种偷垦河淀淤地滩地,种植小麦、水稻和蓝靛等,这不仅解决农户生活,而且增加官府租银收入.可是经济发展和村民居住,严重地侵害河淀蓄水和河道行洪的能力,给环境带来问题.
清代、永定河、东淀、西淀(白洋淀)、淤地、高粱、小麦、蓝靛
37
S-09;K207(一般性理论)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2018-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2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