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内镜手术方式治疗食管胃交界处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2235/E20220543

两种内镜手术方式治疗食管胃交界处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肿物挖除术(ESE)和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胃结合部(EGJ)黏膜下肿瘤(SMTs)的疗效,以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EGJ SMTs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SE组和STER组,按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观察各组患者切除病变时间、金属夹缝合创面时间、手术时间、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比较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分析有无残留病变和复发情况.收集各组患者年龄、2型糖尿病、慢性肺病、手术时间、肿瘤大小和肿瘤病理性质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ESE组切除病变时间短于STER组,金属夹缝合创面时间长于STE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患者中,ESE组切除病变时间短于STER组,金属夹缝合创面时间长于STE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复查胃镜,患者手术创面愈合情况良好,未发现残留病变和复发情况.并发症组年龄明显大于无并发症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无并发症组,肿瘤大小明显大于无并发症组,2型糖尿病和慢性肺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2型糖尿病、慢性肺病、手术时间和肿瘤大小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ESE和STER治疗EGJ SMTs安全、有效.年龄、2型糖尿病、慢性肺病、手术时间和肿瘤大小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内镜手术、食管胃结合部、黏膜下肿瘤、疗效、并发症、危险因素

29

R735(肿瘤学)

浙江省医药卫生学科平台项目No:2018RC083

2023-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3-5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内镜杂志

1007-1989

43-1256/R

29

2023,29(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