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状韧带与肾动脉关系的后腹腔镜肾切除解剖学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7-1989.2016.10.021

弓状韧带与肾动脉关系的后腹腔镜肾切除解剖学研究

引用
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的解剖及其在后腹腔镜解剖性肾切除手术中作为肾动脉定位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7月行后腹腔镜解剖性肾切除术297例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76例,女121例,年龄26~82岁,平均54.6岁.左侧174例,右侧123例.肾癌186例,肾盂癌74例,输尿管癌37例.术中采用“用多少,开多少,宁少勿多”的原则按需打开部分肾后间隙,显露腰大肌、腰方肌及膈肌等后腹腔解剖标志.识别内外侧弓状韧带,以内侧弓状韧带为导向,寻找并显露肾动脉.Hem-o-lok处理切断后,于其内下深面稍做游离,即可显露肾静脉,同法处理,总结后腹腔镜下内侧弓状韧带与肾动脉的解剖定位关系.结果 后腹腔镜下可清晰识别三个肌性标志,即腰大肌、腰方肌及膈肌;及二个韧带标志,即外侧弓状韧带及内侧弓状韧带.内外弓状韧带在腔镜下呈现“海鸥”样外观,内侧弓状韧带水平向中线方向走行,正对肾动脉.以内侧弓状韧带为定位标志,297例手术快速寻找肾血管,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因损伤肾血管出血而中转开放的几率.结论 遵循“用多少,开多少,宁少勿多”的原则游离肾后间隙能依托肾周自身的悬吊固定结构显露肾血管,减少操作通道的数量;内侧弓状韧带是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中肾动脉的重要定位标志,以之为导引寻找肾动脉,能缩短手术时间.

腹腔镜、肾切除术、肾动脉、肾静脉、弓状韧带、解剖标志

22

R692(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

2016-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0-9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内镜杂志

1007-1989

43-1256/R

22

2016,22(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