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L的免疫识别和效应机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CTL的免疫识别和效应机制

引用
@@位,1993年于第三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组建了"免疫识别、分子设计与抗原工程"实验室。从事病毒和肿瘤蛋白质抗原和外源性超抗原的免疫识别研究,提出了蛋白质抗原免疫识别的新理论-"氨基酸密码学说"。建立了根据表位设计疫苗(英文译名为:epitope-based vaccine design,EBVD)的全新技术路线,并应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高新技术重点项目、"863"计划、"1035"计划等19项课题。在表位预测与探测、抗原设计与改造、在体诱导CTL等方面建立了新的技术方法、提出了新的观点、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免疫识别、外源性超抗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肿瘤治疗性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肿瘤蛋白质、设计与改造、重点项目、英文译名、抗原工程、军医大学、技术路线、技术方法、高新技术、分子设计、发明专利、博士学位、表位预测、表位设计、实验室

17

R392.12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71-17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免疫学杂志

1000-484X

22-1126/R

17

2001,17(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