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蠊肠道可培养非厌氧细菌的分离、鉴定与产消化酶活性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12

德国小蠊肠道可培养非厌氧细菌的分离、鉴定与产消化酶活性分析

引用
目的 分离德国小蠊肠道可培养细菌,并测定其产消化酶活性.方法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分离纯化德国小蠊肠道细菌,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产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细菌,通过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比较不同细菌的产消化酶活性.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方差齐时用S-N-K多重比较方法;方差不齐时用Dunnett's T3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 在德国小蠊肠道中共分离到12属20种细菌,其中肠球菌属4种,芽孢杆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各3种;柠檬酸杆菌属2种;沙雷菌属、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摩根菌属、细杆菌属、肠杆菌属、金黄杆菌属和Ventosimonas属各1种.在所有细菌中,可产蛋白酶活性的细菌有7种,产淀粉酶活性的细菌有3种,未筛选到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细菌.粘质沙雷菌和Chryseobacterium massiliae的产蛋白酶活性较强,氧化微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特基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较弱,7种菌的产蛋白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59,P=0.000),而产淀粉酶细菌的产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20,P=0.130).结论 德国小蠊肠道中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细菌,这些细菌可能协助德国小蠊消化和分解食物.

德国小蠊、肠道细菌、产消化酶细菌

30

R384.9;Q969.25+3.1;Q965(医学寄生虫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028,81271874,81401693

2020-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09-4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003-8280

13-1142/R

30

2019,30(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