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1.013
广东省2007-2017年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调查研究
目的 通过统一、规范的监测方法,掌握广东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伊蚊媒介传染病的预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17年,在广东省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和诱蚊灯法3种方法 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BI法监测伊蚊幼蚊密度,共调查9 506 102户,BI均值为2.94;MOI法监测伊蚊成蚊密度,共布放有效诱蚊诱卵器1 428 078个,MOI均值为4.98;诱蚊灯法监测伊蚊成蚊密度,共布放有效诱蚊灯82 019盏,伊蚊平均密度为0.21只/(灯·夜).经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两两比较,BI法在不同环境的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158,P<0.01),MOI和诱蚊灯法在不同环境的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42,P=0.174;F=1.973,P=0.081).3种监测方法结果表明,夏、秋两季的伊蚊密度高于冬、春两季.结论 广东省全年均有白纹伊蚊,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种群密度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控.监测方法在不同环境中的敏感度不同,应根据监测环境选择.
白纹伊蚊、监测方法、季节、环境、种群密度
30
R384.1(医学寄生虫学)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16049
2019-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