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5798.2001.01.049
蒙医"震脑术"
@@ "震脑术"是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专治脑震荡的奇特疗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点,是蒙古族人民长期同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一直沿用至今,深受群众欢迎。
"震脑术"与形成与发展
蒙古族长期以来从事游猎和放牧的生产活动,他们野外放牧时,经常遇到某些牲畜"塌腰子"等情况,有时那些"塌腰"走不起来的牲畜通过主人的扶持、震动等,得到缓解或恢复正常。这种现象使人们认识到"以震治震"的原理,为蒙医"震脑术"的起源与发展起到一种科学实验性的作用。在大量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历代蒙医不断总结经验,重视利用和推广这一富有民间医疗特色、具有临床实效的外治疗法-"震脑术",尤其在十八世纪以来不少的蒙医经典著作中都记载了有关"震脑术"的内容。如著名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所著的《甘露点滴》中,记载了最基本的一种"震脑术"-手震术。另著名蒙医师吉格木德丹曾扎木苏在行医生涯中首重"震脑术",其代表著作《观者之喜》的《骨折、脱位、内伤治法》篇中详细论述了带震术、板震术等几种常用的"震脑术"。鄂尔多斯著名医师巴依斯古楞(1908~1990)更擅长于各种"震脑术"。随着近代蒙医学的逐步完善,"震脑术"的研究也更加受到重视。有关学术杂志上先后发表了不少运用各种"震脑术"治疗脑震荡的经验。有的地方还开展了"震脑术"的科研项目,收到预期成果。
"震脑术"的治疗原理
"震脑术"是以具有朴素辨证观点的"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后静"学说为临床指导思想。根据震荡部位及轻重,选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各种"震脑术"进行震治。蒙医认为脑震荡属头部内伤范畴,脑气和脑随必然受震,轻则和脑髓等有关脑组织解剖位置失常,使气血流行受阻,"不通则痛"。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影响工作和生活。"以震治震"是蒙医治疗脑震荡的基本治则,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震动方法,有助于脑功能的紊乱得以整复,气血得以畅通。
蒙医"震脑术"及其治疗原理符合现代医学所认为的脑震荡是脑组织某些病理形态学改变所致的观点。通过适当的震动方法,纠正脑组织的紊乱,使脑组织间不协调的力学关系得到改善,促进局部气血循行,从而消除因震荡而产生的气血障碍,达到"以震治震"的目的。
蒙医学、震脑术、脑震荡、治疗原理、脑组织、蒙古族、气血、震动、伊希巴拉珠尔、形态学改变、起源与发展、著作、智慧结晶、指导思想、医师、医疗特色、医疗实践、学术杂志、现代医学、外治疗法
9
R2(中国医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