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9202.2019.04.020
256层CT定量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分级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定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实质破坏严重程度及早期发现肺实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COPD患者71例依据GOLD标准分为:Ⅰ级20例,Ⅱ级20例,Ⅲ级16例,Ⅳ级15例.采集患者的肺功能检测(PFT)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FEV1%及FEV1/FVC,并在当天进行胸部CT扫描,并通过Lung Density软件测量肺内低密度区所占比例(LAA% ).采用Bonferroni法比较各级别COPD患者总的LAA% 、左、右单侧肺LAA%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LAA%与PFT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Ⅰ级COPD中,左、右肺占比有统计学差异(t=2. 221,P=0. 032 4),余各级COPD组左、右肺占比无统计学差异;各级COPD组LAA%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LAA%与反映呼吸道有无阻力的 FEV1、FEV1/FVC 均有相关性( P<0. 05),与反映 COPD 严重程度的FEV1%相关性最强(r=0. 948).结论 CT定量测量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COPD患者的肺实质破坏. LAA%与PFT有很好的相关性,对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并对检出其早期肺实质改变有一定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肺功能
39
R445.3;R563(诊断学)
宁波市社会发展科研项目2013C50050
2019-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2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