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9202.2016.10.007
重组人骨保护素Fc融合蛋白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去势的骨质疏松(0P)大鼠股骨骨折模型局部应用重组人骨保护素Fc融合蛋白(OPG-Fc),探讨调节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变化对OP性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去势方法建立OP雌性SD大鼠模型,选择75只OP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每组25只.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骨折局部注射OPG-Fc,对照组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单纯切开至股骨后缝合,不形成骨折,于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第42天、第56天5个时间节段分批行心脏采血并处死模型,血清标本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股骨骨折处标本切片后通过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破骨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分别于第28天及第56天测定各组骨密度(BMD)将各组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体标本HE染色实验组骨痂形成及改造较对照组提前,对照组骨折愈合明显迟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个时间节段实验组破骨细胞计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ALP血清浓度在假手术组各个时间点波幅很小,对照组浓度于术后第14天开始升高,至第28天至高峰,随后渐降,实验组大鼠ALP血清浓度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的变化相似,但在第14和28天时数值增高明显(P<0.05),第42天及第56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破骨细胞计数值及ALP浓度值均趋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D在第28天和第56天时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OPG-Fc具有成骨活性增高与破骨活性降低的双重作用,促进骨折愈合,尤其在OP性骨折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骨保护素Fc融合蛋白、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36
R683.4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41920
2016-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327-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