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635X.2014.04.004
不同体型肥胖与哮喘患者肺功能、气管和全身炎症及病情控制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体脂分布在肥胖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 招募稳定期哮喘患者125例,并根据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分为非肥胖组(n=51)、周围性肥胖组(n=34)和中心性肥胖组(n=40).分别测定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并记录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得分.同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校正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剂量]进行统计.结果 中心性肥胖组与非肥胖组FVC[校正ICS平均剂量前(后)]分别为[3.98 (3.99) ±0.99]L和[4.51 (4.51)±1.00]L,外周血IL-6和hs-CRP浓度、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校正ICS平均剂量前(后)]分别为[33.63 (33.28)±14.04] ng/L和[21.22 (21.33)±11.23] ng/L,[2.12 (2.15)±0.73] mg/L和[0.92 (0.91) ±0.61] mg/L,52.58 (52.81)±14.14和45.41 (45.34)±12.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校正ICS平均剂量后,中心性肥胖患者ACT评分明显低于非肥胖组[(22.10±1.68)分和(23.01±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性肥胖组仅hs-CRP浓度显著高于非肥胖组[(1.54±0.68) mg/L和(0.91±0.6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心性肥胖在肥胖相关哮喘发病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肥胖症、哮喘、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22
R589.2(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2014-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