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融合技术三维重建岩上静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3.05

多模态融合技术三维重建岩上静脉

引用
目的 为了更客观、更个性化地体现岩上静脉(Superior petrosal vein,SPV)及其毗邻骨性结构的形态学特点,应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相结合的多模态融合技术三维重建岩上静脉复合体及其周围颅骨的正常解剖结构,为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手术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通过对造影剂浓度、造影剂推注速度、开始扫描时间等的调整,扫描得到的3D CEMRA经过图像处理工作站MIP后处理软件判断岩上静脉复合体(SPVC)显影成功.3DCEMRA与3D-CT的原始数据共同导人3Dslicer软件,通过图像配准、阈值分割、结构修剪和数据打包保存,最后把这两种模态的打包数据共同导入并同时3D融合显现.运用3Dslicer软件的测量模块对相关解剖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①得到造影精度分别为乙状窦、岩上窦(Superior petrosal sinus,SPS)、SPV、SPV属支的相关造影参数,但是成功率不够稳定;②通过对头部CEMRA和头颅CT的DICOM数据的三维重建,得到SPV及其属支、SPS、乙状窦、横窦和海绵窦等静脉结构,内耳道、岩上窦沟和横窦沟等颅底特别是岩斜区附近的骨性解剖标志;③多模态融合后静脉结构和骨性结构的三维融合图;④运用3Dslicer软件中的测量模块测量的测量图示.结论 提示影像学与3Dslicer软件的结合可以逼真地展示多模态融合的解剖结构,为解剖形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时也可以为临床手术提供个性化参考.

岩上静脉、解剖学、神经外科、影像学、CEMRA、3Dslicer、三维重建、多模态融合

41

R323.1(人体形态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

2023-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70-27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001-165X

44-1153/R

41

2023,41(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