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2.004
额窦引流通道及额隐窝气房的CT影像分型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CT影像上额窦引流通道的解剖分型及额隐窝气房的分布特征,了解其与额窦炎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355例病人鼻窦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解剖学观察及额窦炎诊断.对于气化额窦,按钩突附着部位分型:附着于眼眶侧壁、筛板及颅底分别为额窦引流通道Ⅰ型、Ⅱ型和Ⅲ型;观察额隐窝气房的解剖特征及变异情况,并依据国际额窦解剖分型(IFAC)对其进行分类.结果 本组1355例中,气化额窦2582侧,额窦炎456例,Ⅱ型、Ⅲ型额窦引流通道其额窦炎发生率较高,Ⅰ型与Ⅱ型、Ⅲ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型与Ⅲ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鼻丘气房(ANC)、筛泡上气房(SBC)为“常驻气房”,炎症发生率与平均额窭炎症发生率相近,其余类型额隐窝气房炎症发生率相对于平均额窦炎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额窦引流通道的变异及额窦周围各型气房气化情况对于额窦炎症发生都有重要影响,高分辨率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可清晰反映额窦的引流通道变异及额窦周围各型气房解剖情况.
计算机体层成像、额窦、钩突、炎症
37
R322.31;R765.4(人体形态学)
2019-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