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陇县东南镇汉墓酥粉釉陶文物的研究
陇县东南镇汉墓最早发掘于1958年,其中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西部文化交流和民族交往、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的釉陶文物正在面临严重酥粉而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超景深三维显微、离子色谱、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探讨典型酥粉绿色釉陶和黄色釉陶文物样品的化学成分、微观形貌以及含有的可溶盐离子成分、浓度等,提出含量占样品总质量2%~5%的可溶盐NaCl,NaNO3和含水CaCl2是导致东南镇汉墓釉陶文物酥粉的内在因素,探索了文物中可溶盐的来源和保存环境条件下文物存在的潜在危害,同时采用可溶盐在陶质样品中的结晶动力学分析,推测不同可溶盐对陶质样品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釉陶文物酥粉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酥粉釉陶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东南镇汉墓、酥粉釉陶、可溶盐、结晶、温湿度
4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720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302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2008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9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