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13Ccarb-深度梯度的剧增与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007/s11430-012-4416-1

δ13Ccarb-深度梯度的剧增与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引用
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与无机碳同位素负偏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使得碳同位素成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研究的热点话题.二叠纪末碳同位素负偏以及早三叠世碳同位素剧烈波动的原因目前仍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华南三个不同水深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沿沟、煤山和上寺剖面)之间的碳同位素梯度来探讨这一重大地质突变期古特提斯洋海水化学结构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叠纪末大灭绝界线处存在巨大的δ13Ccarb-深度梯度,反映了古特提斯洋由灭绝事件前的正常海洋演变为灭绝后的分层海洋,下层海水缺氧硫化的状态.结合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繁盛的蓝细菌及其主导的强大的生物泵和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洋流循环的减弱或者停滞是维持巨大的δ13Ccarb-深度梯度的主要原因,而陆生植物大灭绝后强烈的陆地风化作用的加强则为蓝细菌的繁盛提供了营养物质.下层海水缺氧硫化,以及氧化还原界面上移到透光带内是导致海洋生物灭绝的直接原因;而早三叠世海洋分层,以及氧化还原界面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大灭绝后不同生态类型生物复苏过程不同的原因.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碳同位素、海洋分层、生产力、生物泵、生物灭绝

42

P(天文学、地球科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808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212;40921062;41172312;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BGEG0802;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200804910503

2012-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82-119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1674-7240

11-5842/P

42

2012,42(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