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水热)连续变化区域现代土壤中类脂物分子分布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7240.2007.03.012

中国气候(水热)连续变化区域现代土壤中类脂物分子分布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引用
利用GC/MS对中国气候(水热)连续变化区域现代土壤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检测出丰富的类脂物分子,包括正构烷烃、正烷基酮和长链的支链烷烃等.其中,正构烷烃高碳数(nC29,nC31,nC33)和低碳数(nC16,nC17,nC18)的主峰优势记录了土壤成土过程中湿热和干冷区域的相关信息;正构烷烃(nC16+nC17+nC18)/(nC29+nC31+nC33)比值与水热条件的变化相一致,有可能成为气候变化研究的新指标;代表低等菌藻类、水生生物与高等植物、陆生生物输入的正构烷烃nC21-/nC22-,nC17/nC31和(nC15+nC17+nC19)/(nC27+nC29+nC31)比值在不同的气候地带(森林、草原、荒漠区域)有很好的交替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季风区域与内陆区域气候的差异.正烷基-2-酮C21-/C22+的比值以秦岭为界记录了南北温度变化的差异性.而湿度变化对正烷基-2-酮分布特征影响不明显.正烷基-3-酮C21-/C22+的比值随气候变化(温度、湿度)有明显的规律性分布.长链的支链烷烃A-D系列的生物来源有可能是生存于弱氧化还原环境的喜水热的某种特殊真菌,其分布特征记录了气候变化的相关信息.现代土壤类脂物分子的分布特征很好地记录了水热连续变化区域的气候变化信息,是中国典型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载体.

类脂物分子、现代土壤、气候(水热)连续变化区域、气候指标、中国

37

P5(地质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21101;40334038;4067212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5CB422001;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2007-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86-39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科学D辑

1006-9267

11-3756/N

37

2007,37(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