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及周边地区雾形成的边界层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7240.2005.z1.007

北京及周边地区雾形成的边界层特征

引用
采用国家科学技术部"973"项目北京环境大气外场科学实验(BECAPEX)获得的大气边界层探测,包括大气风廓线仪、系留气艇、铁塔边界层梯度观测及超声风速仪等探测、大气成分探测以及常规高空、地面和加密自动气象站(AWS)观测资料,对2001年2月北京及周边罕见大雾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大雾的形成、发展、持续等不同阶段边界层动力、热力特征及层结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ⅰ) 作为城市大雾的典型例子,北京及周边此次持续大雾形成前期低空出现逆温,城市及周边大气中烟尘污染物SO2及NO2在城市低空积聚.起雾前,随着SO2及NO2浓度的增加,凝结度迅速增长; 大雾期间,随着凝结度增长,SO2及NO2浓度反而下降.表明城市大气污染物作为凝结核在低空堆积对触发凝雾起重要作用.(ⅱ) 采用铁塔上布设的梯度平均场观测仪器及超声脉动风速仪的脉动观测资料分析,均得到起雾之前,在边界层低层有强扰动信号出现.即起雾前约10 h,边界层低层平均及扰动动能均出现显著跃升.揭示起雾前低空风切变增大,有利于湍流的激发.此强信号对指示起雾、监测和预测雾的发生、发展十分有意义.(ⅲ)雾一旦形成后,雾的凝结反馈效应使逆温层在大气低空的中、上层产生抬升、维持与再建过程,对城市雾的持续起重要作用.

北京大雾、SO2及NO2凝雾触发、扰动动能信号

35

P4(大气科学(气象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TG1999045700;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04DFA06100

2006-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73-8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科学D辑

1006-9267

11-3756/N

35

2005,35(z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