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7240.2001.04.009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引用
用1961~1995年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48个地面站月平均资料计算了 35年的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 并分析了它的气候特征及其和中国降水的关系. 结果发现, 平均而言,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最强在6月(为78 W/m2), 冷源最强在12月份(为 -72 W/m2); 地面感热在高原西南部明显增加, 造成2月、3月份高原西南部热量源汇增加最明显, 使得3月份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形成热源中心. 此后该中心继续加强, 并且有两次明显的向西移动, 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 东部大气变为热源的时间以及热源最强出现的时间都要比西南部晚1个月. 夏季凝结潜热成为和感热同样重要的加热因子, 也是使夏季东部热源继续增强的主要因子. 在年代际变化尺度上, 1977年前后高原大气热量源汇明显具有突变特征, 其后大气热量源汇显著增加. 青藏高原春季热源对于随后的夏季中国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降水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 而高原夏季热源与同期长江流域降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青藏高原热量源汇气候特征中国降水

31

P4(大气科学(气象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1998040800;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KZ951-A1-204,KZ95T-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5018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27-33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科学D辑

1006-9267

11-3756/N

31

2001,31(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