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镜盘复位固定术
目的:介绍一种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在初步诊断为结构紊乱后进行MRI检查,以获取评价关节盘情况的影像学依据,并按照Wilkes-Bronstein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处于Ⅱ~Ⅴ期的患者纳入治疗范围,进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手术,主要操作要点为前附着松解和关节盘的水平褥式牵引缝合.术后连续对2004年8月-2007年3月期间接受关节镜下关节盘复位固定术的639例(764侧)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再次进行MRI检查,并根据自定的MRI评价标准,评价关节盘复位的效果.优为3个层面完全复位:良为2个层面完全复位;差为仅1个层面复位或完全未复位.将"优"和"良"定为有效,对复位"差"者再次进行手术、或改为开放性锚固术.结果:764侧关节中,术后MRI显示729侧为"优",占95.42%(729/764);24侧为"良",占3.14%(24/764);11侧为"差",约1.44%(11/764).结论:颞下颌关节镜盘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能将关节盘复位的有效术式,但其长期的稳定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关节镜、关节盘复位固定术
8
R782.2.3(口腔科学)
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08DZ2271100;上海市学科建设项目S30206;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明星后课题04QMH1415;上海市卫生局资助课题200816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创新基金课题BXJ0926
2010-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