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7708.2015.05.006
肝硬化并发缺血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6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 U )收治的30例肝硬化并发缺血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缺血性肝炎的患者占同期IC U收治患者的1.6%。原发基础疾病包括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低血容量休克、重度脓毒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监测到患者缺血发生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急剧升高,并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下降。治疗针对基础疾病,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积极纠正休克、抗感染、纠正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加强支持治疗。病死率为66.7%(20/30),其中Child‐Pugh C级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A、B级。结论发病的主要诱因有低血容量休克、重度脓毒血症、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典型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主要为血清ALT在发病后急剧升高,经治疗后可短期内降至正常为缺血性肝炎患者典型的实验室表现,本病病死率较高,Child‐Pugh C级患者病死率尤其高。
缺血性肝炎、肝硬化、低氧血症
R575.2(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15-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2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