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7708.2014.05.018
采用药效学模型优化舒巴坦给药方案
本研究目的包括:①建立群体药动学(PPK )模型描述舒巴坦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②通过该药在不同 M IC水平下达到药效学靶值概率(P T A )的分析,评价该药不同给药方案的有效性。研究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分成2组,均接受舒巴坦1 g (100 m L生理盐水溶解)静脉滴注,组1滴注时间为1h,组2为4h。血样采集时间为静脉滴注前,静脉滴注开始后0.5、1、1.5、2、3、4、4.5、5、6、8和12h,根据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数据,并据此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舒巴坦1、2、3、4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1、2、3、4h,及3、6、9、12g持续静脉滴注24 h的药动学数据。结果:随着滴注时间延长, T>M IC达到20%、30%和40%的概率均增大;当M IC较高时,为达到90%的 PT A ,延长滴注时间比增加给药量更有效;对于M IC为2、4、8 mg/L的细菌,T>M IC可达到40%的给药方案分别为1g每8小时1次、2g每8小时1次和3g每8小时1次,滴注时间均为4h。因此对于敏感性较差的细菌,舒巴坦给药量应增加至3g每8小时1次,滴注时间为4h。然而增加给药量至4g每8小时1次,并延长滴注时间或12 g 24 h持续滴注并不能取得更高的PT A。结论:当M IC为8 mg/L ,T > M IC靶值为40%时,PT A 可达到90%的给药方案为3g每8小时1次,滴注时间4h,此方案可望用于治疗敏感性低的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但对于败血症危重患者,舒巴坦不同给药方案的药效仍待进一步研究。
药效学模型、优化、舒巴坦、持续静脉滴注、不同给药方案、群体药动学、给药量、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细菌、治疗敏感性、健康受试者、危重患者、数据、浓度计算、概率、代谢过程、持续滴注、采集时间、靶值、水溶解
R96;R97
2014-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439-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