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9-7708.2001.04.021
丙型肝炎病毒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 丙型肝炎病毒(HCV)会对抗病毒治疗产生耐药性,使约60 %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标准的抗病毒治疗,即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后,仍不能清除体内的HCV,导致治疗失败.因此,HCV的耐药性已成为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问题.本文就HCV对抗病毒治疗(主要为α-干扰素治疗)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和机制概述如下.
一、 HCV抗药性及其发生率
理论上,抗病毒治疗最理想的结果是把HCV从体内清除,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组织学得到明显改善.在临床上,理想的治疗结果通常指达到持久的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即抗病毒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或以上,仍保持HCV RNA阴性.达到SVR时一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也可保持正常.如在抗病毒治疗后,HCV RNA仍持续阳性,则意味着HCV对抗病毒药物产生了耐药性(resistance).迄今为止,目前国际上公认有效的主要的抗HCV药物仍是α-干扰素,但其疗效不能令人满意.Thevenot 等[1]对近期的76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了Meta分析,α-干扰素300万单位,每周3次×12个月,治疗结束时的病毒学应答率(end-of-treatment response, ETR) 为39 %(对照组为1 %), SVR仅为17 %(对照组为3 %).联合利巴韦林后,SVR可提高到40 %左右,但仍有约60 %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抗病毒治疗产生耐药性,尤其在HCV的基因型为1型,治疗前病毒负荷(viral load)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的耐药性更加明显.
丙型肝炎病毒、耐药性、α-干扰素
1
R575.1;R978.7(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