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1242.2024.01.004
骨骼肌钝挫伤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模型.
方法:通过170g重物,70cm高度,用底部直径0.5cm弹簧缓冲聚合式打击部,以引导下落的撞击方法,连打5次,建立大鼠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h、12h、24h、3d、7d、14d,采用CatWalk分析系统评估大鼠步态改变;HE染色观察大鼠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局部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局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变化.
结果:①CatWalk步态参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平均速度与最大速度变化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与健康侧肢体组相比:受伤侧肢体组肢体的最大接触面积、足印面积和站立相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HE染色:观察到3d后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大量溶解坏死,14d尽管瘢痕组织仍然存在,但HE染色上的组织修复与空白组几乎没有区别.③超微结构:打击后0h部分肌浆网出现空泡现象,3d肌纤维和部分肌浆网溶解,炎症反应加重,到14d基本恢复正常.④TNF-α表达水平:0h开始至12h这段时间内,TNF-α含量即开始逐渐升高达到高峰,并在损伤后12-72h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到14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结论:以锤重170g、70cm高度、底部带弹簧缓冲装置的直径0.5cm圆钝型打击头,连打5次,可对大鼠骨骼肌造成中度损伤,其自然恢复时间至少14d,适用于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建立,可为今后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骨骼肌钝挫伤、动物模型、步态分析、超微结构、肿瘤坏死因子
39
R685(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4-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4-30